6,553 JSTQ Comments

  • M-18A Flame(96 Parts Challenge) 1.8 years ago

    @WinsWings Has the challenge come to an end?

  • M-18A Flame(96 Parts Challenge) 1.8 years ago

    @RarelyCyber @MrCOPTY

  • Fairchild republic F-17 Cougar 1.8 years ago

    Oh bro, are you also building your own worldview?

  • Fairchild republic F-17 Cougar 1.8 years ago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bro. Just try it.

  • SR-67 96 part challenge 1.8 years ago

    @PridedRain2277 I have an idea, but I'm not sure if he can succeed. You can save your entire plane as a custom component and install it after downloading the challenge

  • RALLY DURATECH CHALLENGE 1.8 years ago

    1000!Congratulations!

  • SR-67 96 part challenge 1.8 years ago

    Have you seen the rules?

  • SR-67 96 part challenge 1.8 years ago

    Wait bro, this is not a successor.

  • Discount F-16 1.8 years ago

    @discountaircraft Fine bro. Learning is a long process, keeping up.

  • Discount F-16 1.8 years ago

    @discountaircraft Just taking a photo, okay?

  • Discount F-16 1.8 years ago

    @discountaircraft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I just suggest that you package your work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to increase download volume.

  • Miata v2 Wrc(JSTQ) 1.8 years ago

    @Majakalona He can also come from the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 but it must not come from the flag of Soviet revisionism, which is the enemy of the world

    +1
  • Miata v2 Wrc(JSTQ) 1.8 years ago

    @Majakalona China is currently celebrating its National Day,so I have this idea

    +1
  • Miata v2 Wrc(JSTQ) 1.8 years ago

    @Majakalona Perhaps, its color is taken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

    +1
  • Discount F-16 1.8 years ago

    It looks pretty good. Hey bro, go learn how to make in-game visuals into a cover and publish them.

  • RALLY DURATECH CHALLENGE 1.8 years ago

    Just need to change the painting?

  • QX-5A Steel Dragon(GC) 1.8 years ago

    @RarelyCyber Thanks

  • PX-9A Sonic Boom 1.8 years ago

    @Superliner350 Yeah, welcome to purchase.If you purchase ten plane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ill provide a team of professional flight instructors for free to help pilots become proficient in driving; If you purchase 20 plane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ill open a production line in your country for free .(this plane was deni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the plot background story, and the production line was completely closed,the total production is less than 40 units)

    +1
  • PX-9A Sonic Boom 1.8 years ago

    @Superliner350 The background story of the original Chinese version, approximately 3000 Chinese characters.

  • PX-9A Sonic Boom 1.8 years ago

    @RarelyCyber

  • PX-9A Sonic Boom 1.8 years ago

    164年,随着抗荷服和新武器的装备,战斗机基本设计完毕。样机出厂后,试飞员驾驶质量钢铁巨兽,开始突破人类飞行史上的速度极限。4600…4700…4800…4850…4900!新飞机成功突破四马赫速度极限,甚至比要求还快!消息一出,所有参与设计的人都十分兴奋,尤其是澎湃动力公司,这极大的增加了他们的名誉,他们甚至为此举办了三天的派对。同时,这架飞机在不开启加力时,仍然能达到2000km/h,在1200km/h时最大过载23G,与原先9G相比有本质的飞跃。
    最终,164年末,联邦决定采购该战机,并将其命名为——破晓-9A。作为一架纯粹的拦截机,她用4马赫的速度深深折服了所有人,在战场中,她将担任支援,以最快速度赶往战场,用挂载的六枚雷火-5A主动雷达弹,击落来犯之敌,随后扬长远去。她的信徒甚至计划后续为她安装正在研发的天剑-2巡飞弹,让她有对地打击能力。可惜,她最终没能续写拦截机的荣耀。
    从163年起,就有高层怀疑FF计划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们认为,拦截机功能过于单一,并不适合未来空军发展。尽管当时只有少部分人质疑,但是164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她产生怀疑。为此,164年破晓-9A首飞的时候,设计局邀请所有反对的人一同观看。轰鸣的音爆声响彻试飞场上空,深深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她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每个人。经过投票表决后,155年初,联邦开始小规模量产这架飞机。信徒们相信,等到实际使用的时候,所有人会见证到她的真正实力。一切直到共和国的米-12A公开展示。
    优异的机动性,55G的最高过载。虽然有航程短、载弹量少的缺点,但恐怖的机动性数据惊醒了联邦高层的理智。更何况,共和国宣称这架飞机成本低廉,那么他们有没有可能开发更加优异的战斗机?FF计划和MF计划真的够用吗?现实的残酷惊醒了联邦高层,他们重新为此展开连续几天的投票表决,最终认定——破晓-9A并不适合联邦空军的发展。他们让曙光设计局尽快制造新的飞机来替代,并逐渐关闭破晓-9A的生产线。
    9A…最终没能获得认可。她的后继型号9C因为从外观上跟她有很大不同,甚至被飞行员戏称为破晓-14A。明明连公开展示都没有经历,却已经被宣判了死刑…黄昏时刻,信徒们发出最后的请求——让她参加165年空军展览。
    经历重重困难后,联邦空军展览当天,全世界目睹了最速传说的诞生。黑色战鹰身着白色圆裙(音爆云),如闪电般冲破云底。她用四马赫的时速,突破人类飞行器的最高时速,为拦截机的历史画上圆满的句号…吗?
    166年,破晓-9A所有生产线关闭,总产量不足40架。空军购买了所有剩余的飞机,算是最后的留恋,他们作为最后手段整装待发,更多的却是融入蓝天成为新型飞机的背景板。但是,我们对更高更快的向往从未结束。167年,随着其他飞机相继获得名字,联邦最终决定也给她一个名字作为纪念——音爆。尽管后来9C作为独立型号的飞机,取了另外一个名字,联邦公民依旧记得她,无论是设计局还是曾经的信徒也是。拦截机的时代结束了,但是,正如169年《凌云之上》电影上映的那一幕,9A穿过所有战斗机追上导弹,我们心中期待破晓-9A再一次划破迷雾,冲出云霄。破晓之名,本就如此。
    她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是无限的。她的生命终结了,但她的精神还将长存。拦截机的存在即便短暂,但联邦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将永不停歇!

  • PX-9A Sonic Boom 1.8 years ago

    155年,科斯特联邦与斯凯尔共和国的战争危机中,除了边境线上陆军的对峙,空中还有战机戒备巡逻。两国空军都做好准备,虽然联邦空军不如共和国空军,但他们还是拟定了作战计划。由于破晓系列战斗机的特点都是高速性能优异,因此联邦空军需要在充分侦查与准备后,利用高速性能,先手轰炸并瘫痪共和国边境机场,短时间降低双方差距,随后迅速扩大优势。然而,由于当时联邦没有趁手的武器,飞行员必须挂载自由落体炸弹去轰炸戒备森严的机场。这个计划与共和国投掷氢弹的计划,在危险性中其实相差不大。危机解除后,联邦高层经过投票表决后,认为十年之内不可能跟共和国再次发生冲突,十五年内很大概率不会发生冲突。因此,从155年末凌风-1超音速导弹试射成功,到160年天剑-1巡飞弹项目结束(失败),联邦一直推动空军基础建设,包括材料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等有关科研均有重大突破。这五年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为172年,联邦空军有能力与共和国空军正面对峙奠定了基础…
    然后就在他们为此高兴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没有合适的飞机。这我开发出这种高科技的武器,你总不能还用老旧的破晓-3吧?那我有武器还不能使用,要是共和国突然发动袭击,就这种情况,怎么维护联邦公民的自由权利?因此,161年,他们迅速拉上被放置五年的曙光设计局,就此展开讨论。
    空军基础是发展的,曙光设计局五年没有啥工作啊。设计局就只能拿基本资金过日子,再过会怎么活都是问题。因此,当联邦高层要请设计局时,曙光设计局高层迅速收拾好行李赶去。等他们赶过去然后询问设计要求后才发现——联邦高层就是为了讨论设计什么飞机,才把他们拉过来。
    联邦空军的基础远不如共和国空军,甚至共和国空军早就普及的矢量发动机,155年,澎湃动力公司才研究出来。但他们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破晓-3多用途战斗机特有的加力发动机,是当时唯一的存在,使她成为世界上第一款突破两马赫的飞机。因此,共和国主力战斗机重视机动性,而联邦主力战斗机重视高速。所以,经过多轮投票表决后,设计局提出了一种思路——建造两种战斗机,一种继承拦截机的血脉,以高速支援为主;另一种偏多功能性,不仅可以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切换武器后,还可以作为优秀的对地攻击机。这种想法虽然需要制造两种战斗机,但是似乎很符合联邦空军现有的情况,黑色联邦高层咬咬牙后,通过了这个想法。
    因此,联邦同时开启FF计划(Fast Fighter)以及MF计划(Multifunctional Fighter)。其中的FF计划就是今天的主角,最速传说——破晓-9A。
    在后续讨论中,他们开始为计划划定要求。由于他们并不确定高速究竟需要多快,所以先保守点划定一个可能的范围。考虑到技术的发展,他们决定——8000米高度时,最高时速3.5马赫以上;最大飞行高度两万米。对于机动性,他们想了想,觉得高速战斗机应该没有多大机动性需求,所以没做要求…这个要求属于保守的?3.5马赫!设计局头都大了,先不说这么大速度飞行员能不能承受,3.5马赫大约4000多km/h,怎么提升?要不还是把问题抛给澎湃动力公司吧。
    所以要求确定后,他们很快把涉及到的相关公司和军工企业聚在一起。除了关于材料和抗荷服的新要求之外,他们重点找到了澎湃动力公司,开展讨论。动力公司高层听到要求就傻了,什么玩意?CEO甚至怀疑自己可能就要因此受到牵连。这要是要求不达标,联邦高层把问题归究于动力公司,那我被愤怒的联邦公民怎么弄死都不确定。但他们又不能拒绝,只能先保证一定完成指标,然后苦一苦底层设计师。
    不去管澎湃动力公司怎么解决问题,曙光设计局自己先碰上问题——飞机怎么设计?经过几轮讨论后,他们认为外挂挂架的风阻太大,不利于超高音速飞行,因此,他们决定采用内置弹仓设计。该计划延续了破晓-3的可变后掠翼设计;经过空气动力学验证后,采用上单翼设计,增加飞机稳定性,确保其高速性能;进气道位于机身两边,采用大进气道设计,增加进气量;机腹采用大容量内置弹仓,提升载弹量,为后续大型武器安装留下空间;同时提升油箱容量,保障加力飞行时还有充足的滞空时间。他们甚至采用双垂直尾翼,增加了腹鳍,确保航向稳定性。种种设计都指向高速飞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她修长的机身,虽然不利于机动性,但是提供了可观的高速性能…然后出问题了。
    飞机解体了。在虚拟模拟器中,当飞行时速超过两马赫后,飞机出现剧烈抖动,随后发生解体。这一变故震撼了所有人,不解决这个问题,计划难以推进。然而,在设计师排查需求后,却并没有找出问题所在。这时已经是163年了,联邦高层开始催促设计局提供方案。而设计局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提议通过增加重量提升稳定性。他们最终将整机的重量提升了一倍多,成功解决问题;另一派认为,应该继续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就在双方争论不下的时候,澎湃动力公司将发动机送达了。
    本来澎湃动力公司还担心发动机测试不合格怎么办,在发现设计局连飞机都还没设计完之后,他们放下心来,因为他们确定即使后面追究问题,也只会追究到设计局身上。设计局很快在虚拟模拟器上使用这款发动机,然后发现——增加一倍重量,飞机在达到更高速度后还是会抖动并解体。对此,原先提议增加重量的设计师重新调整重量,直到原先的两倍后,才解决问题。这时速度已经达到4400km/h了,可以说发动机问题已经彻底解决,飞机基本设计完毕,可以上交了。然而,机动性测试中,这架飞机在不开启加力时只有9G的最大过载,远远低于破晓-3的数据。因此,即使方案提交后,联邦高层还是皱紧了眉头,决定让他们看看能不能再修改一下。最终163年末,另一台终于发现了根本的问题——全动尾翼的连接牢固问题。他们在调整铰链阻尼之后,彻底解决了。而增加重量的那一派,由于他们的方案在战机加力俯冲时速度突破4马赫而解体,被认为有缺陷。最终问题彻底解决,战机重量不变。
    164年,随着抗荷服和新武器的装备,战斗机基本设计完毕。样机出厂后,试飞员驾驶质量钢铁巨兽,开始突破人类飞行史上的速度极限。4600…4700…4800…4850…4900!新飞机成功突破四马赫

  • F-22V Raptor II 1.8 years ago

    Actually, I used six triangular board to piece together a nose myself

  • F-22V Raptor II 1.8 years ago

    @Husky12345 Good idea! I suggest adding two more boards based on this, so that the lower half of the nose forms a polygonal shape, while the upper half is curved. The board needs to be made of a cylinder

    +1
  • F-4 Phantom II 1.8 years ago

    The pilot's field of view is too poor…

  • QX-5A Steel Dragon(GC) 1.8 years ago

    @RarelyCyber

  • QX-5A Steel Dragon(GC) 1.8 years ago

    166年,FS-2A无锁定制导火箭弹问世。改进了此前重量过重的问题,虽然在大幅度机动的状态下依旧无法正常工作,但是很少有飞机会在这种情况使用火箭弹,更何况——它继承了前代优异的表现。设计局立刻为强袭-5A换装了这一装备,为了腾出空间,他们取消了天火-6B,并且用多出的空间装备了更多的空地-2B无锁定制导炸弹。最后,他们给一门150毫米火炮换装了VT引信弹头,由此构成了最后大规模使用的武装——GC。一旦战争爆发,面对落单的坦克是,就用30毫米机炮;面对运输车队,就用FS-2A制导火箭弹;面对大规模装甲目标,就用空地-2B制导炸弹;面对坚硬堡垒,就用150毫米普通火炮;面对敌机拦截,就用SA-3A红外格斗弹以及VT火炮。他们给的每个武器详细的作战定位,使得这架飞机作战效率再一次提高。至此,钢铁巨龙彻底苏醒。
    167年,在战机取名热潮中,她获得了自己的名字——钢龙。凭借其厚重的装甲,在战场上空扫清敌人的地面阻碍,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盘旋在灰烬战场上,守护一方土地。十年的研究历程并没有使她落后于时代——相反,正是因为这十年,才让她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从落后的老飞机变成一架先进而又可靠的攻击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71年,两国再次陷入战争危机中,面对联邦装甲集团军的再度威胁,这次,共和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共和国空军有了坚实可靠的护盾。强袭-5A在边境无间断巡逻,一旦冲突爆发,这些英勇的女飞行员有决心、有把握,将入侵者歼灭在国土之外,坚决捍卫共和国国家安全。无论如何,决不能让苦难与压迫再次凌驾于共和国人民之上。
    看啊!钢铁巨龙于蓝天中咆哮!

  • QX-5A Steel Dragon(GC) 1.8 years ago

    提示:为了故事的流畅性,建议您先阅读QX-5的故事。
    155年,两个国家的边境线上,科斯特联邦的装甲集团军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张开血盆大口,向共和国发起钢铁攻势。171年,当联邦陆军再次踏上边境之地时,只看见身着重甲的巨龙盘旋在空中,露出锋利的爪牙,撕碎任何试图来犯的敌人…
    时间回到160年。
    斯凯尔共和国15周年阅兵式后,强袭-5向全世界公开的消息轰动了全国,欢庆的氛围持续了一整周,也使共和国高层坚定地认为——研制新型攻击机对共和国十分重要。因此,他们又为300计划提供了更多资金,并且督促他们加快进度…所以你催设计局干嘛?
    米扬基设计局都无语了,你倒是去催他们发动机和武器研发啊!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你催促我有什么用吗?不过后来设计局想了想,反正现在只是等他们供货,我要不趁机对机体进行一些升级?于是,设计局内部进行了几轮讨论后,决定先修复一些问题。
    161,年他们大致完成了机体升级工作。除了其他小部分的更改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修复了他们的配平系统——改回手动配平。主要是他们实在没办法升级那个傻逼自动配平系统,不过这样也算解决问题了吧?所以从结果上来说这是有益的,飞机的指向性以及30毫米机炮的命中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同一年,变节者军工终于把全新设计的发动机交付了。经过虚拟模拟机测试,飞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200km/h。该数据上报共和国高层后,虽然跟原本的计划相比速度有点快了,但他们又想到飞太慢了可能会错过战争中的重要时机,而且飞行员俯冲攻击时把节流阀调低点不就行了?所以经过一轮讨论后,发动机通过了测试。
    这机体升级好了,发动机都交付了,那么300计划基本可以宣布结束了,接下来等武器到货就行了,对吧?至少米扬基设计局是这么想的,米-5失败的改造已经让他们心烦意乱了。他们甚至已经在请求试飞员再次试飞了。诶您猜怎么着?海军设计局给共和国高层了一份大礼——JS-10AP。共和国高层一看,诶,准三代战斗机,高级!来更多点!所以他们拉着一脸懵逼的米扬基设计局,除了让他们设计新飞机外,还得把强袭-5升级为三代机。米扬基设计局是真的崩溃啊,怎么还来?最后他们妥协,并决定继续300计划。于是他们再次重新设计,直到163年才完成工作。
    163年,米-5的替代品——米-12都开始第一次试飞测试了。强袭-5,不对,强袭-5A才重新设计完。新飞机除了加装三代机标准的电子屏幕以及HUD外,对原来的机体又进行了最后一轮的升级。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新材料的开发,强袭-5A的防护性得到了再次提升其防护性能又达到了其他飞机的6倍左右。
    到这里参与300计划的所有人都为此付出了太多了,于是有人开始整活。他们认为,原先的防弹测试不够接近实战情况,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们在经过共和国高层和空军高层的批准后,偷偷把空军训练用的虚拟模拟器中的强袭-5的性能数据替换成还处于保密阶段的强袭-5A。他们原计划替换一整天,收集来自空军飞行员对此的投诉信息,在谎称为bug并修复。结果两天过去了,根本没收到任何投诉信息。这给设计局吓坏了,他们甚至怀疑新飞机真的有问题。但是几小时后,大量投诉强袭-5无法被击落的消息如潮水一般涌入,即使是一些保有理性的投诉也控诉强袭-5防护数据过高而难以击落。原来,当天确实有很多飞行员为此抱怨,但是因为强袭-5虚拟模拟器上的正确击落方式是长时间攻击机翼的一处位置,所以很多担任飞行教练员的老飞行员认为这只是单纯上了点难度,直到后来他们自己挑战,才发现实在过于困难——米-5如果只是用往常的射击窗口较小的攻击,用完所有燃料都未必可以击落。(米-12使用新型机炮后也很难击落强袭-5A,而且耗时特别久,完全足够让敌方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支援。)
    共和国高层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认为现在的强袭-5A如果能够服役,会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大战力,人民坚实可靠的护盾。现在的她已成为真正的钢铁飞龙,她漆黑的身影压过云层,叱咤于战场上空。但是一个很尴尬的事实是——龙爪还没磨好。
    本来强袭-5作为一架二代机,要装备的是二代机的武器;但现在强袭-5A是三代机,二代机的武器已经不再适用,应该使用三代机的武器。那么,三代机的武器呢?还在研发——包括卫士-1电子对抗装置在内的众多武器,甚至原本的30毫米机炮都在改进。所以这导致强袭-5A想正式服役,至少得再等个两三年。
    两三年…那不就是最早165年吗!300计划156年提出来的,过了快十年飞机才正式服役?和161年才建立计划的米-12A同一年服役!米扬基设计局苦不堪言,这计划结束时间一拖再拖,什么时候才算个头?就在他们还在等待武器交付的时候,又有人出来整活了。他们提议把强袭-5A双联装150毫米火炮中的其中一门替换成防空炮使用的VT近炸引信。这个想法非常的大胆,意味着他们要将为数不多的16发炮弹再次平分,而且VT炮弹并不适合对地攻击,只能用来对空,而且你要跟敌人正对着攻击才能起作用。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玩笑的提议,在经过测试后发现——四公里就能击落敌机,两公里更是一炮秒杀。要知道,两国的干扰弹技术远超导弹技术,导致空对空导弹很多时候在战斗中被干扰;炮弹不会啊,打中了就是爆炸,而且还能令人出其不意(某青年优秀飞行员就是因此在模拟训练中被女友击落)。因为这条建议有利有弊,设计局甚至因此展开了多轮讨论,最后认为这个方法可以作为备选。
    最终164年,大部分武器交付给了设计局,除了卫士-1外,还有新的30毫米机炮、SA-3A红外格斗弹、天火-6B对地导弹,以及空地-8A无锁定制导炸弹。但是新的制导火箭弹FS-2还在研制。已经没有时间等了,共和国成立20周年的阅兵式近在眼前,他们匆忙将老旧的FS-1A火箭弹也装上后,推出了她的第一个攻击型号——GA。
    同年,满载所有的武器,钢铁巨龙再一次于天空飞翔。试飞员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比于此前的强袭-5,强袭-5A有了全方位的进步。165年,紧跟在米-12A机群后方,强袭-5A GA再次出现在公众眼前,掀起又一波轰动。
    166年,FS-2

  • Duratech D-38 Goon -Gorlf- 1.8 years ago

    @RarelyCyber So was it canceled?

  • experiment No1 1.9 years ago

    It has great maneuverability. I like this plane, and it also gave me some inspiration

  • Duratech D-38 Goon -Gorlf- 1.9 years ago

    Can't wait to know the challenge content.

  • Canceled 1.9 years ago

    Due to academic life, I also do not have time to make the planned new planes, so I am currently releasing the old planes and writing stories.

  • Duratech D-38 Goon -Gorlf- 1.9 years ago

    Good job bro.

  • Help me with this plane PLEASE 1.9 years ago

    By the way, your aircraft's static stability is too poor,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ntrol it. Remember to place the center of gravity in front of the lift center.

  • Help me with this plane PLEASE 1.9 years ago

    Installing two intake ports on your plane can solve the problem.

  • Help me with this plane PLEASE 1.9 years ago

    I suggest you delete this page. There is no problem with the vector control of the engine, and the retraction plate and Mach ring are working normally. The only problem is that the engine shows insufficient intake,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power, and your engine XML has not been modified. The decorative Mach ring has no thrust.

    +1
  • QX-5 1.9 years ago

    @RarelyCyber Thanks bro!

  • QX-5 1.9 years ago

    @RarelyCyber

  • QX-5 1.9 years ago

    但现在的她还不能算上一架好飞机。阅兵式结束后,有人质疑300计划还要持续多久,毕竟短时间内不可能跟联邦发生战争。因为当时米-5的升级工作出现停滞,是否应该暂停300计划,然后重点升级米-5。设计局否定了这个建议,强袭-5不是他们想设计,是他们必须设计:我们可以不使用,但是我们必须有——共和国人民需要一个坚实可靠的护盾。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本该成为二代机的强袭-5,搭上了三代机的快车。
    看啊,钢铁巨龙破壳而出!

  • QX-5 1.9 years ago

    155年,斯凯尔共和国和科斯特联邦在统一问题中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两国关系甚至达到战争边缘。当时,共和国虽然在空军方面领先于联邦,但是陆军方面则截然相反。因此,面对边境上联邦坦克集团军的威胁,共和国一时间找不出解决办法。虽然两国最终签订了和平条约,但是这次事件依旧给共和国高层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不行!我要研究空中反装甲单位!
    于是,共和国除了加快陆军发展之外,在156年,将包括米扬基设计局在内的众多军工单位拉进300计划。本来米扬基设计局是不怎么愿意的——我们不是已经有强袭-3攻击机了吗?她的升级型号强袭-3X在155年才刚研制出来,这次只是没来得及大规模生产而已。共和国高层一听就怒了:你那玩意什么时候的?148年,建国三年后的设计的飞机!这都二代机时代了,你给一架一代机升级,还只能携带18枚早期反坦克导弹,连空地-2无锁定制导炸弹都不能使用,旋风-2都比她好用,你还说保持现状,操*!联邦装甲群都拦不住,还怎么维护人民幸福生活!
    虽然因为高层代表的失控导致讨论暂时中断,但是冷静下来后,各方都承认了一点——他说对了。作为一代机的强袭-3,即使经过升级,也无法填补代差;更何况大家都在飞二代机,你让女飞行员们继续开架老飞机?(只有女性才能驾驶攻击机)。因此,设计局最终同意开发新型攻击机(你可能会说只有女性能开攻击机是歧视,不是这样的。强袭-3的30毫米机炮因为特殊设计,真的会对男性生殖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就像中国真的有美国政客所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没有男性飞行员愿意开强袭-3,而且30毫米机炮是攻击机标配,所以干脆规定只有女性才能成为攻击机飞行员)
    那就研发吧,要设计新飞机,总得有些性能上的要求。哎,您猜怎么着?共和国自己还没想好要什么性能。而且因为当时有众多新式武器正在研发,尤其是那个制导火箭弹,号称“载具杀手”。所以共和国甚至连新飞机怎么攻击都不清楚。那你自己都没规定要求,你还来催促我赶紧设计?那我设计什么?所以他们又用了好几天来确定要求,最终得出几个比较模糊的标准——高防护、低速、高载弹量。
    虽然标准就这么点,但是又没有具体数值要求,所以尽量能做多好做多好。设计局考虑到攻击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而且为了更长的攻击窗口不能用太高的速度,采用平直翼设计,拉长机翼以获取更多的挂点位置。发动机方面,他们决定效仿强袭-3的布局,机翼采用下单翼设计,发动机放在机翼上方。理论上这种设计有助于发动机远离地面,增强野战机场起降适配度(其实最后成品约等于没设计)。由于这种设计导致发动机不能采用矢量设计,而且这架飞机本身又不需要多快的速度,所以他们要求发动机普通的就行,但是不要加力。
    而关于防护性问题,由于这架攻击机很有可能要长时间呆在敌防空力量脸上,所以防护性是最关键的问题。首先大部分装甲采用防弹钢板和防弹纤维结合,确保本身防护性;其次两台发动机由于布局在机翼上方,间距大,同时中弹受损的概率更低,尽可能的确保至少有个能正常工作;最后甚至连操作系统都准备了双套,即使有一个损坏,也可以继续使用另一个,安全性再次提升。
    而且因为采用平直翼,外挂架更多,相对后掠翼而言机动性更高,确保飞行员在俯冲攻击后能够迅速拉起;采用双垂尾设计,确保即使有一个垂尾损坏也能继续飞行。更何况,他们在机翼上面也铺设了防弹钢板。
    到这里可以看出,关于300计划的项目他们还是十分关心的,到这里可以说一切顺利。接下来就不行了
    首先是发动机。由于发动机不需要加力系统,所以变节者军工直接把原本的发动机取消加力后安装。诶,您猜怎么着?诶发动机不行了。就本来一切好好的,诶一取消他不行了。仓促改完的发动机在长时间运作后容易出现故障,可靠性实在过于低下,让其他人都绷不住了:这什么玩意?真的要装这玩意?
    而且关于武器方面,他们原先看好的制导火箭弹也出问题了。FS-1V制导火箭弹,在功能方面其实跟预料完全一样,可靠性也好,那么问题在哪呢?太重了。这什么玩意,七枚火箭弹,跟我两枚炸弹差不多重?共和国高层脸都快绿了,这东西能用,但是其他导弹或炸弹怕是挂不了了。给你设计局气的,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把150毫米火炮给安装到飞机上?其实设计强袭-3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类似的想法了,不过那个时候是没办法实现。设计局一看这几个新武器靠不住,直接同意了这个想法,并且在下面装了一个双联装150毫米火炮——虽然只有16发的弹药量。
    这个时候可以说这架飞机还没有准备好,但是时间已经到159年了——共和国急需一架新飞机撑起门面。共和国高层了解到现状后,虽然觉得问题还挺麻烦的,但是…飞一会还是没问题的吧。所以他们在造完原型机后,不等武器配件到货,直接开始试飞。
    钢铁怪兽呼啸升空,当他俯冲之际,大地都蒙上一层阴影。试飞结束后,试飞员对她有个不错的印象,机动性和速度都还算可以,与强袭-3相比有很大的提升(当然,她没有进行长时间的发动机测试)。不过试飞员还是对她的配平系统做出吐槽,这可能会在瞄准时产生一定影响。那其实并不重要——这架飞机本来就没有调试好。
    随后,在虚拟模拟器中的防弹测试中,由于其特殊的防弹设计,其整体防护能力大约是普通飞机的3倍左右,面对23毫米机炮的扫射,他比前辈坚持更久,而且基本性能不受损害,验证了其强大的能力和安全性,至少这点让测试人员十分满意。
    最终,160年共和国建国15周年阅兵式上,在一众联邦记者的见证下,300计划的半成品,或者说:强袭-5攻击机,紧搭载双联装150毫米火炮,飞跃共和国纪念广场。与后来正式服役的强袭-5A相比,她可谓是缺点众多,不靠谱的发动机,未准备的武器,以及遭到吐槽的配平,更何况这时还是160年,她还没有使用更先进的电子屏幕。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改变——强袭-5,于160年正式登场。在场的观众瞬间一片沸腾,五年以来,共和国人民无时不刻活在钢铁洪流的威压之下,如今国家给出答案,他们看到了摆脱阴影的希望。
    但现在的她还不能算上一架好飞机。阅兵式结束后,有人质疑300计划

  • M-12C Firebird(Ground) 1.9 years ago

    @RarelyCyber Thanks, bro.

  • M-12C Firebird(Ground) 1.9 years ago

    @Superliner350 Thank you bro, and you even answered in Chinese, which surprised me a lot

    +1
  • M-12C Firebird(Ground) 1.9 years ago

    @RarelyCyber

  • M-12C Firebird(Ground) 1.9 years ago

    提示:为了故事的流畅性,建议您先阅读米-12A的故事。
    165年,随着各大报纸刊登米-12A,这架新生的战斗机很快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到这里斯凯尔共和国高层乐了,共和国空军的地位更加巩固了;米扬基设计局也乐了,这下按时交差了,应该没什么事了吧?正当他们沉浸在幻想中时,一架4马赫的不明飞行物撞碎了他们的幻想。
    科斯特联邦空军展览会上,破晓-9A登场了。一脉相承的可变后掠翼设计,为减小阻力而设计的内置弹仓,还有联邦公布的最高速度4马赫以及最大飞行高度两万米,都说明这只是一架拦截机而已。不过…破晓-9A也采用了电子屏。虽然目前看来只是准三代战斗机,但是十年过去,你联邦的曙光设计局就整了架截击机出来?都经历过战争危机了,你还不去升级空军?因此,共和国高层一口咬定——联邦很有可能正在研发其他飞机。
    共和国自己才只设计了一款飞机,联邦直接多个项目同时开工,这还了得?米-12A现在还有一些缺陷,如果继续保持这个状况,那么共和国空军可能会失去空中优势。共和国高层绝不希望看到这个结局,于是166年,共和国把米扬基设计局拉进130计划,要求设计局:1.研发新型战斗机。 2.研究米-12升级型号。(研发新型战斗机的计划后来独立为135计划,这里不详细阐述。)
    本来呢,米扬基设计局挺头疼的,这飞机本来就我自己刚设计出来的,我自己怎么知道他有什么缺陷?除了变节者发动机到现在还没有交付。那要不我找飞行员问问去?于是他们真的给正在使用米-12A的飞行中队一份调查问卷,才发现自己用母亲的安危换取了一大堆宝贵的意见。
    试飞员第二次飞行只是测试机动性,所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我们飞行中队是拿来实战的!你其他的东西先不谈,机头为什么这么长?模拟空战的时候,HUD天天显示敌人在机头上。最重要的是对地攻击,来,你告诉我就这傻逼视野的怎么打?操*
    我们的飞行员同志在提供意见时出现了点情绪浮动,现在心理指导员已经正在安抚了。设计局挺无语的,虽然被人骂了一顿,但至少意见还是提出来了。关于机头问题,可能是米-5设计时非常注重视飞行员视野问题,而米-12A没有关注这点,所以飞行员们开惯了米-5后不适应米-12A的视野。他们将收集到的建议整理成档案后开始重新设计图纸,有了足够的经验积累,167年他们就完成了这项任务。新的飞机跟原先的飞机在外观上变化并不大,除了机头的大幅度更改之外,只有小部分的调整,但已经确定的是现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首席设计师更是直接坐在虚拟模拟器上面,亲自检查飞机的视野后才满意。那么升级工作结束了吗?这下可以等发动机到货吧?没有。很快,一名设计师掏出来了一个新颖的设计。
    翼身融合。早在164年,他就已经想出这么个主意了,但首先当时已经接近交付期了,其次,米-12A当时并不想采用不成熟的技术。但现在借着这么一个机会,他就趁机提出来。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战斗机的内部空间,降低油耗。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有效提升超音速能力。设计局经过连续几天的严密讨论后,认可了这一划时代的方案,并且加入到计划中。
    就在这时,变节者发动机到货了。设计局赶忙将它装在新飞机上,在虚拟模拟器中,随着橘红色的尾焰喷涌而出,战斗机在短短一秒之内就达到了起飞速度,震惊了在场所有设计师,以及起落架——起落架在刚启动引擎时就被压缩到极限。米-12的出色气动设计以及新的翼身融合设计,使得她可以轻松达到两马赫,并且性能依旧优秀。但设计师并没有露出什么好脸色——过载达到100G了。
    什么玩意儿?我前几年刚研究出的抗荷服,这么快就落后了?而且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我花五年都未必能造出来。所以,除了增强起落架强度外,设计局为了这点展开讨论后认为:需要增加一个开启加力后的过载限制。
    那这样就解决了吗?诶您猜怎么着?还有个问题——机动性下降了。本来1200公里每小时的低空盘旋最大过载55G,到这里只剩下52G。设计局连续讨论几天后没有达成共识,赶忙去请示共和国高层。共和国知道情况后,大手一挥:3G而已,优势在我。
    于是168年,第一架原型机出厂了。经过试飞员的认可后,共和国予以她新的代号:米-12C。同时,由于167年的飞机取名活动,她的前辈们都纷纷获得了名字,作为晚来者的她也不能落后。
    由于米-3的名字是飞火,米-5的名字是星火,所以,共和国认为她的名字也至少要带一个"火"。最终在进行一轮全国选举后,最终选取了一名优秀青年飞行员的方案——火鸟。成群结队的米-12C如同群鸟一般,身披火焰,向敌人扑去,让他们湮灭在熊熊的烈火之中…
    米-12C 火鸟,修改了此前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升级,第一架装备矢量加力发动机的战斗机,保留出色的低速性能,大幅度提升高速性能,以及最重要的——保持低廉成本,这给新研发的战斗机留下了一条活路。最高时速两马赫以上,从亚音 速状态到最高时速只需十秒不到。武器方面,对地武装新增了一个空地-8B无锁定制导炸弹,并且增加了挂架数量。
    于是168年,米-12C正式服役,同年,联邦破晓-12A战斗机服役。从此,有关于两架战斗机谁更强的激烈讨论一直在持续。170年,空军阅兵式上,70架米-12C的大象漫步震惊了全世界。171年,两国关系再次进入紧张状态,米-12C活跃在边境上,挑起前辈的重担,作为共和国的门面之一,维护祖国的空域。直到172年异变发生,米-12C总共生产300架,成为三代机中生产最多的战斗机。
    不可否认是,米-12C十分优秀,在模拟训练中,无论夺取制空权还是打击地面目标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然而,米-12C最终还是以对地攻击为主。与135计划的米-16战斗机相比,他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还是太低了,更何况是面对联邦的破晓-9C/破晓-14A,在滞空时间方面还是不够,她优异的空战能力在此时不起作用。不过如果你因此而小看她,那就大错特错了——当她丢弃对地挂载之后,她还是一架空中优势战斗机,谱写属于她的篇章,以及共和国空军的荣耀。
    蓝天之上依旧还有她的位置。

  • Duratech MT-5 R-Spec 1.9 years ago

    @RarelyCyber If proficient, it only needs 20 seconds... Alright bro, long way to learn, no matter which one.Are there any teaching videos on YouTube or other video websites?

  • Duratech MT-5 R-Spec 1.9 years ago

    …So answer me, have you made any changes to the XML

  • Duratech MT-5 [Test] 1.9 years ago

    @RarelyCyber Well, what does this mean? I'm poor at English.

  • Duratech MT-5 [Test] 1.9 years ago

    Okay, it seems that this website is wrong. Your car hasn't been reviewed for 11 hours yet

  • Duratech MT-5 [Test] 1.9 years ago

    You don't need to adjust the angle in this situation. After inputting the input, set min to zero

  • Duratech MT-5 [Test] 1.9 years ago

    If necessary, I can help you handle it and publish it